美国有没有“996”?
发布时间:2019/04/15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
公众号
导读:不知从何时开始,原本藏着掖着的“996工作制”(每天早九点至晚九点、每周六天工作)被某些用人单位理直气壮地摆到台面上,并附加上“劳动光荣”“不愿者好走”,甚至“不配合当心饭碗
美国生活资讯
不知从何时开始,原本藏着掖着的“996工作制”(每天早九点至晚九点、每周六天工作)被某些用人单位理直气壮地摆到台面上,并附加上“劳动光荣”“不愿者好走”,甚至“不配合当心饭碗”“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员工多的是”之类或“正面激励”、或“反面警告”的备注。
一些为“996”辩护者引经据典,称“996”工作法系“借鉴国外经验”“硅谷很多企业就是这么做起来的”。那么,北美真的有“996”吗?
在这里必须先澄清一个概念,即近来被一些国内雇主所鼓吹的“996”,并非单纯指工作时间,而是指雇主有权要求雇员无条件服从这种工作时间安排,且不得为“996”要求额外的报酬,简单说,就是“要无条件像正常上班那样加班、且不能要加班费”。

硅谷科技公司是有加班的,但没有996、997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也不会把超时加班变成公司文化价值观,用来考评员工。
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
国外对超时工作(Overtime work)是比较敏感的,造成工会势力非常强势,其实对科技产业形成了负面影响。硅谷科技产业崛起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很多劳动法规已经比较周密完备,劳动者权益受到全面的保护。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几次修改劳动法案,规定了行业最低工资和超时加班工资制度。一旦遭受劳动者投诉,雇主会非常被动,面临巨额罚款。因此996这种说法,好像只有中国有,硅谷没听说过。
美国科技公司在海外的分支,一方面受当地劳动法规监督,另一方面也受到本土劳动法规规定,所以大部分美企对加班都比较谨慎,不会像中国科技企业,动不动加班这种。加班也有明确的加班费。硅谷很多企业也非常注重员工福利,懂得激励团队士气,这方面劳动争议很少。像中国科技业最近这个春节关于996加班制的全社会性的争议,在美国如果发生,多半会变成一边倒,各种组织代表劳工联合起诉,雇主信用扫地。
中国社会经常在推销焦虑,有一句名言:人的成功是看他8小时以外的努力。这句话在硅谷同样适用。美国文化也推崇努力,赞赏多劳多得。只是制度更细致,更人性化。
谷歌是非常推崇员工下班以后继续发明创造的,他们有个20%的制度:员工要花费自己工作时间20%的时间,用于设计与本质工作完全无关的科技创意。谷歌的无人车、环绕地球的WiFi气球计划都是20%业余时间发明的产物。如果该创意过关,企业还将拨付资金加以扶持。谷歌公司很多储备项目就来自于员工20%创意发散的体制。知识产权,毫无疑问,是企业与员工共同持有。
美国生活资讯
电子商务公司是另外一类,我拿eBay和亚马逊来举例子。他们是有加班制度的,是间歇性的业务高峰加班,有的单位是全体加班。在eBay湾区总部,职员上下班相对秩序比较稳定,时间段都相对固定。技术会留下加班一阵,到了晚上8点也基本结束了。硅谷,技术流派频繁加班会被认为工作能力不称职,也并不是加班越多越好。但eBay认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加班是必须的。每年圣诞节以及黑色星期五都是电商平台加班的高峰,是全体加班。
特斯拉去年第三财季遇到交付高峰。马斯克和其他高管写内部信,要求所有人支持快速交付。上下全员动手,财务、文秘都参加交付流程培训,争取多交付客户电动车。这种加班突破原有工位编制,创业历史上少见。

据事后的一些信息看,工作强度是很大的,团队伙伴们相互陪伴彼此支持,完工以后一起在办公室里唱歌大笑,反而是凝聚了企业的战斗力。特斯拉的文化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很多老车主参与到交付工作中来,带来自己的宠物、孩子,有些客户还会细心到提车当天买来咖啡,让工作团队感受到温暖。
人家是这样高明的加班管理技巧,尽量减少孤独和不公平感的痛楚,塑造整体的团队意识,也没有像中国996这样变成强迫大家都认可的习俗。这就是硅谷和众多追赶者的差距。我们学得到标准化的制度,学不到人性的艺术。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平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中国业界弥漫的996的情况,其实就是资本家想尽办法压榨劳动者,超过应有的限度。
如果国家法规不及时出面干预,《劳动法》被任意突破底限,国家都被资本意识绑架。法理虚设,全社会都将付出巨高无比的代价。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中国科技业界996横行无忌,不仅让人看出司法话语缺位,弱势群体孤苦无依,还让人切身感受到,整个市场资本化的积累过程还很原始。
美国生活资讯
凌晨一点的腾讯总部新大楼滨海大厦,灯火通明,底下出租车排成长队。
有人看到了被剥削。
有人看到了梦想奋进。
有人看到了产业繁荣。
有人看到了无法回避的命运。
如果不理解产业为国为民带来福祉的根本目的,996的悲剧就将延续,科技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连基础的平等都做不到。
文章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知从何时开始,原本藏着掖着的“996工作制”(每天早九点至晚九点、每周六天工作)被某些用人单位理直气壮地摆到台面上,并附加上“劳动光荣”“不愿者好走”,甚至“不配合当心饭碗”“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员工多的是”之类或“正面激励”、或“反面警告”的备注。
一些为“996”辩护者引经据典,称“996”工作法系“借鉴国外经验”“硅谷很多企业就是这么做起来的”。那么,北美真的有“996”吗?
在这里必须先澄清一个概念,即近来被一些国内雇主所鼓吹的“996”,并非单纯指工作时间,而是指雇主有权要求雇员无条件服从这种工作时间安排,且不得为“996”要求额外的报酬,简单说,就是“要无条件像正常上班那样加班、且不能要加班费”。

硅谷科技公司是有加班的,但没有996、997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也不会把超时加班变成公司文化价值观,用来考评员工。
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
国外对超时工作(Overtime work)是比较敏感的,造成工会势力非常强势,其实对科技产业形成了负面影响。硅谷科技产业崛起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很多劳动法规已经比较周密完备,劳动者权益受到全面的保护。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几次修改劳动法案,规定了行业最低工资和超时加班工资制度。一旦遭受劳动者投诉,雇主会非常被动,面临巨额罚款。因此996这种说法,好像只有中国有,硅谷没听说过。
美国科技公司在海外的分支,一方面受当地劳动法规监督,另一方面也受到本土劳动法规规定,所以大部分美企对加班都比较谨慎,不会像中国科技企业,动不动加班这种。加班也有明确的加班费。硅谷很多企业也非常注重员工福利,懂得激励团队士气,这方面劳动争议很少。像中国科技业最近这个春节关于996加班制的全社会性的争议,在美国如果发生,多半会变成一边倒,各种组织代表劳工联合起诉,雇主信用扫地。
中国社会经常在推销焦虑,有一句名言:人的成功是看他8小时以外的努力。这句话在硅谷同样适用。美国文化也推崇努力,赞赏多劳多得。只是制度更细致,更人性化。
谷歌是非常推崇员工下班以后继续发明创造的,他们有个20%的制度:员工要花费自己工作时间20%的时间,用于设计与本质工作完全无关的科技创意。谷歌的无人车、环绕地球的WiFi气球计划都是20%业余时间发明的产物。如果该创意过关,企业还将拨付资金加以扶持。谷歌公司很多储备项目就来自于员工20%创意发散的体制。知识产权,毫无疑问,是企业与员工共同持有。
美国生活资讯
电子商务公司是另外一类,我拿eBay和亚马逊来举例子。他们是有加班制度的,是间歇性的业务高峰加班,有的单位是全体加班。在eBay湾区总部,职员上下班相对秩序比较稳定,时间段都相对固定。技术会留下加班一阵,到了晚上8点也基本结束了。硅谷,技术流派频繁加班会被认为工作能力不称职,也并不是加班越多越好。但eBay认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加班是必须的。每年圣诞节以及黑色星期五都是电商平台加班的高峰,是全体加班。
特斯拉去年第三财季遇到交付高峰。马斯克和其他高管写内部信,要求所有人支持快速交付。上下全员动手,财务、文秘都参加交付流程培训,争取多交付客户电动车。这种加班突破原有工位编制,创业历史上少见。

据事后的一些信息看,工作强度是很大的,团队伙伴们相互陪伴彼此支持,完工以后一起在办公室里唱歌大笑,反而是凝聚了企业的战斗力。特斯拉的文化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很多老车主参与到交付工作中来,带来自己的宠物、孩子,有些客户还会细心到提车当天买来咖啡,让工作团队感受到温暖。
人家是这样高明的加班管理技巧,尽量减少孤独和不公平感的痛楚,塑造整体的团队意识,也没有像中国996这样变成强迫大家都认可的习俗。这就是硅谷和众多追赶者的差距。我们学得到标准化的制度,学不到人性的艺术。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平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中国业界弥漫的996的情况,其实就是资本家想尽办法压榨劳动者,超过应有的限度。
如果国家法规不及时出面干预,《劳动法》被任意突破底限,国家都被资本意识绑架。法理虚设,全社会都将付出巨高无比的代价。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中国科技业界996横行无忌,不仅让人看出司法话语缺位,弱势群体孤苦无依,还让人切身感受到,整个市场资本化的积累过程还很原始。
美国生活资讯
凌晨一点的腾讯总部新大楼滨海大厦,灯火通明,底下出租车排成长队。
有人看到了被剥削。
有人看到了梦想奋进。
有人看到了产业繁荣。
有人看到了无法回避的命运。
如果不理解产业为国为民带来福祉的根本目的,996的悲剧就将延续,科技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连基础的平等都做不到。
文章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时间:2019/04/15
美房吧是一家专业服务华人投资买卖美国房地产的互联网平台。房源覆盖全美42个州,专业经纪人免费服务。我们竭诚帮助您实现美国买房,卖房,租房,贷款,广告投放等相关需求。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314-8887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电邮:kefu@meifang8.com
微信:meifangba
快速通道
最新资讯
- 人到中年,比失业更可怕的是……2025/11/02
- 投资美国房产注意这10点,将风险降到最低2025/11/01
- 拿到美国大学 Offer 后,这些事千万别错过!2025/11/06
- 邻居施工要堵车道,我的权益如何保障?2025/11/06
- 父爱还是溺爱?飞机上托举女儿头颅45分钟,网友吵翻了2025/09/29
- 关于美国申请中常提到的优先日2025/08/08
- 对于偏科的孩子,念美高到底是“捷径”还是“坑”?2025/08/26
- 住房需求与生态安全的两难抉择2025/07/23
市场与合作
更多 >房源推荐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