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地亚哥 凯瑞市 圣荷西 奥兰多 阿拉米达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萨克拉门托 萨拉索塔 奥斯汀 亚凯迪亚 贝尔维尤 休斯顿 法拉盛 芝加哥 达拉斯 波特兰 坦帕 泽西城 凤凰城 普林斯顿 西棕榈滩 那不勒斯 拉斯维加斯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她把3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靠的是父母该有的这8个觉悟...
发布时间:2017/10/21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
公众号
导读:
美国房产
文/陈美龄 选择《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2016年9月版。

一、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

教育,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我一直自认是个“教育妈妈”。

为什么我会变成“教育妈妈”呢?我想这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

我父亲生于香港。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占领,战后又再次为英国统治,直到一九九七年回归中国。我母亲则生于中国内地。

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父亲,有几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无论生活有多艰苦,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里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对于教育,我父亲始终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之前我一度辞去偶像工作到加拿大留学,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说服了我。当时实在太忙,连大学都上不了,朋友都交不上。眼见我如此糟糕的生活状态,父亲提出建议,希望我去留学。

我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了两年时间。正是这段时光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不光是学习,关于唱歌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称号。从此,人生又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父亲的这句叮嘱有多重要,至今我在感谢的同时,也时常琢磨吟味。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我曾在心里发过誓,有自己的孩子后,一定要赌上一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对自己“教育妈妈”的身份很有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这样喊‘学习、学习’,孩子怪可怜的。”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教育”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因此,我对自己是“教育妈妈”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

二、教育要从怀孕期开始

我认为得从怀孕期开始。虽然没做过什么特别的胎教,但我怀孕时就想着要好好照顾身体,生个健康的宝宝,这算是育儿的起点吧。接着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考虑如何配合家里的生活模式制订育儿计划,与丈夫商量关于教育计划和目标的问题。

婴幼儿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小看老”,据说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的过程,到三岁为止就已完成。到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的教育进行投资,得到的收获最大。

学龄前的孩子要贴身照看,尽可能多待在一起,给他满满的母爱。这样的想法我在怀孕时就有了。之后会带着孩子回到职场工作,背后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如果婴幼儿期的教育顺利的话,等孩子上学后,抚育起来就轻松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身心两方面综合人格形成的过程。

我在育儿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为此,自认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结果我们家三个儿子全都实现梦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三、夫妻之间确定好教育方针

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夫妻之间达成一致。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怀孕以后,夫妻俩马上进行商讨比较好。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关注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这所学校可以自动升学晋级至大学,只要能入学,作为家长也就安枕无忧了。当时从“前辈”妈妈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考试的建议等。

但是某日,丈夫参加完这所小学的说明会回来,突然对我说:“孩子他妈,我们还是放弃考试吧。”原来在说明会上,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作为家长的责任,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哦。”

丈夫很是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听他说完我才顿悟,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罢了。我为追随“世界名牌”而随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另外还有一家中意的国际学校,我觉得把孩子送进这里上学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国际学校在当时没有得到文科省认证。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在那儿毕业,也无法保证是否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即便如此,我们夫妇俩还是一起去了说明会。

“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

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这次,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话。那一瞬间,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决定“就选这里了”。我们都觉得,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比较好。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我嘱咐丈夫,希望他尽量参加所有的学校活动。而且,我有什么困难、迷惑,一定会和丈夫商量着解决。

在育儿、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大儿子提出想去美国念高中的时候也好,决定选择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也好,丈夫都给予了我和孩子们恰当的忠告。让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读书,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情。为此,必须预见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那位才不会这么帮忙呢”,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即便两人意见不合,花些时间,慢慢地多交流沟通,这很重要。教育方针和升学相关的问题,夫妻之间要经常商讨、达成共识,这是最最基本的。

好比谚语“孟母三迁”,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有时候必须得有不得不搬家的觉悟。需要做重要决断的时候,夫妻俩最终都要商量好,这是最为重要的。

四、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

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小学、初中教的是读写、算术,高中、大学教的是在社会上必需的专业知识。但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全部正确。其中,也有一些不希望孩子学习的部分。

这是我去参加二儿子的小学参观日发生的事。某位老师以“人类都是卑鄙的”为题,让学生们讲一讲平时在家,觉得家里人或自己卑鄙的一些事例。

当下我非常吃惊,但还是决定静观其变。轮到我家二儿子,他说道:“我觉得人类并不卑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和他好好交谈,帮助他改正。”而老师听完之后竟说:“你好像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努力做发表了,大家拍手鼓励吧。”听他的意思,似乎认定我儿子说的观点是错的。其他学生们演讲的内容,也净是在拼命挑别人的错一样。

事后,我去找了那位老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并不认为人类都是卑鄙的……”他解释道:“不不,我认为明白自己卑鄙的小孩,更能原谅他人。所以说,让孩子记住自己也是卑鄙之人比较好。”反正那位老师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丝毫不肯让步。我回家后,重新和二儿子谈了一谈:“没这回事哦。你也好妈妈也好,都不卑鄙。”“我就说是吧。”二儿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

有些老师的观点确实会像这样有失偏颇。在国际学校里,有歧视亚洲人的老师,也有只认规章制度、以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服从的老师。而避免孩子受这些观点影响,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曾经有一年,有位无论如何也和我家孩子合不来的老师做了班主任。那时候,我安慰孩子:“尽可能多看到老师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实在对这位老师喜欢不起来,也就这一年嘛。”并且,为了不让孩子成绩因为老师的好恶有所下滑,我也更加谨慎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通过学业成绩和体育表现来评测价值。真是残酷的环境啊。有的孩子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乐在其中;有的孩子却在学校被彻底“击垮”。家长要非常清楚其中存在这样的风险。无论孩子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对孩子教育承担责任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由家长承担。”首先,必须得有这个觉悟。

五、给孩子倾注无限的爱

被爱,才会信任他人。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才会信任他人。相信别人,也就会相信自己。

为此,特别是在婴幼儿期,我给儿子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

处于婴幼儿期的小孩,总是由固定的人来照顾、疼爱的话,会让他们信任别人。肚子饿了就会有吃的,哭了就会有人安慰,累了就会有人来抱。如此循环,孩子就能够安心成长。而这个人选,妈妈、爸爸都行。就算是托儿所老师或者奶奶也可以。

而相反地,据说孩子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被重视,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爱意,沟通交流能力就会变差,容易不信任他人。

关于如何表达爱意,我一直以来最重视肌肤之亲。我家三个儿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零八个月为止。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抱抱、背背,使他们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让他们安心。直到孩子自己提出来想独自睡觉,我都保持着和他们同睡一张床的习惯。

同时,我也有意识地表达出更纯粹、直接的母爱。

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做这样的动作。紧紧抱着,说一句“下亲亲雨(kiss rain)咯”,从额头一路亲到脚底。孩子就算不怎么喜欢,也会咯哧咯哧开心地笑起来。

每天工作完回到家,我一定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紧紧拥抱他们,“serotonin,serotonin,serotonin”地唱着我自己改换了歌词的歌曲,对他们说“快给妈妈幸福吧”。没错,serotonin就是幸福的荷尔蒙(译注:即血清素。提高血清素含量能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带给人更多快乐)。和最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头脑中会分泌出这一物质,是一种可以让人开心的激素。

我觉得,我的儿子们从小就开始明白自己是“妈妈幸福的源泉”。

“只要宝贝在我身边,妈妈就是最幸福的哦。”我从不害羞把这句话说出口。

当然了,像“好喜欢好喜欢”、“I love you”这样的话每天也都挂在嘴边。通电话的时候,最后我一定会和儿子们说“I love you”,而他们肯定会回一句“I love you too”。

由于我们家夫妻俩都要工作,因此得通力配合,努力不让儿子们觉得寂寞。像我的情况,工作时间又长又不规律,能和儿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所以能节约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多腾出哪怕一点点空闲。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和儿子们一同度过。

买东西的话,花时间出门去超市购物太浪费,我就利用可以把物品送到家里的消费合作社服务。买衣服的话,等孩子们入睡后通过网购购买。就算是去美容院,也只是剪个头发的程度,连吹头都不弄了。

有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和朋友悠闲地喝过下午茶,或和丈夫出去过过二人世界。说得极端一些,连好好上个厕所、泡个澡、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空闲都没有。我如饥似渴地渴望和儿子们待在一起。

能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间,只是人生一瞬而已。等他们开始去上幼儿园、上学,一天之中只有几小时能待在一起。等变成初中生、高中生,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少。正因为此,我才认为在身体和大脑急速成长的婴幼儿期,尽可能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想要倾注充分的爱,并不光是长时间待在一起就OK了。如果只有一点点时间,那就提高时间的“浓度”吧。

比如说,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小时甚至短短半小时,也别担心!这段时间里好好开心地和孩子做些肌肤之亲,玩一玩,聊一聊。如果能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最开心!”那么时间或长或短根本不是问题。

孩子们都很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和他们交往,作为父母的这份爱意一定能充分传递到孩子那里。

现在,我的大儿子会说“我小的时候,完全不觉得寂寞哦”;二儿子会说“我知道妈妈爸爸为我们努力付出了许多”;三儿子也跟我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被爱着”。

虽然那时候忘我地工作、育儿,身体真的有些吃不消;但另一方面,与孩子们接触交流,对我来说也是消解压力的最佳方式。而且,父母的努力,这份无私的爱,我始终确信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受到。

有人说,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在主动爱人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我觉得这不仅限于爱“人”。对被爱着长大的人来说,蓝蓝天空、清新空气、太阳、彩虹、星星,还有自己生活的街道也好社会也好,都能在其中感受爱。在自己周围能体会到爱的人,就是幸福多多的人。

人生中多些感动,寂寞的时间也就少了。

人类的强大不单单是力量上。心中存有多少爱意,这个人就能变多坚强。之后就可以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不害羞地直接表达爱意很重要,爱的表现方式越夸张越好。

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

六、记住,永远以孩子优先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行动,你会更轻松。

不叱责,尝试适当表扬(Instead of scolding,try appreciating)。

抓住孩子做错事不放,只会助长他们的恶习。

绝对禁止体罚

以说服代替体罚。在我家把这叫做“说教”。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绝对不能进行体罚。因为它是最差劲的教育方法。

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会有错误的观点,认为力气大的人才是伟大的。然后在自己碰到不如愿的情况下,也会靠武力解决。

体罚的手段,可能在父母比孩子力气大的时期是有效的吧。但是,等到孩子比你力气大的时候,立场瞬间逆转。

因此,绝对不能给孩子植入“力强者控制弱者”的错误观念。

当我的孩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我会一直和他们谈话,直到他们接受、认可为止。在我家,把这称为“说教”。

七、教会孩子不说谎

我家的基本规则,首先就是“不说谎”。

只要说了一次谎,为了掩盖这个谎言就得不断地继续说谎,这样下去只会导致亲子之间、兄弟之间产生嫌隙。因此,我坚持教导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绝对不能说谎”,直到嘴巴都讲得发酸。

第一次发现大儿子说谎,是在他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因为之前看他为了汉字测验一直在复习,所以很在意他有没有考好。当我问他“考试成绩下来了吗”,儿子回答我“还没”。后来,偶然我在整理大儿子背包的时候,在书包最底下找到了考卷,纸都已经皱巴巴的了,上面写着七十分。

当我拿着卷子问“为什么要对妈妈说‘还没’呢”的时候,大儿子解释道,“因为我考得不好……”这句话让我的心像被突然戳了一下。

原来大儿子一直觉得我希望他考出好成绩,而且认为考得不好很难为情……他大概是想只要不让我知道考得不好,我就会认定他是个好孩子。

但是实际上,无论儿子考了几分,我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不会失望,也不会生气。但这样的心情并没有传达到大儿子那里。

于是我给大儿子一个拥抱,同时问他:“为什么你不相信妈妈对你的爱呢?”

大儿子一开始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似乎完全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接着,我开始了我的“说教”:“妈妈真的很爱你,你知道吗?”

“无论你是怎样的小孩,妈妈都最喜欢了,你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己。要相信妈妈的爱。为了隐藏一个谎言,就得撒第二个谎。这样下去,妈妈和你的心会越来越远……”我和大儿子聊了很长时间。过程中,抱一抱,哭一哭,还中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上个洗手间什么的,整整谈了八个小时!

最后,我对孩子说:“把至今为止向妈妈撒过的谎,全部写出来吧。”于是大儿子动起笔,一桩一桩写了下来,写的字可爱极了。“有一次忘记交作业了”,“便当盒落在学校里了”等等,都是些很小的事情,两个人边笑边读。

从此以后,大儿子再也不对我隐瞒任何事了。我觉得他一定是理解了,妈妈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也许也是觉得,如果再让我给他说八个小时,就太不好意思了吧。

同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二儿子和小儿子身上,他们都各自体验过我那“冗长”的说教。虽然过程总是充满笑与泪,但每次都能感觉母子之间的感情变深厚了,互相都有所成长。

如果能好好地和孩子交流,让他们从心底接受,那么这次教导就会一直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再不会忘却。

体罚或者口头训斥,也许孩子会暂时向你道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孩子没有从心底接受你教育的证明。

不管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他肯定会明白的。我始终相信这一点,花足时间并且仔细彻底地与孩子交谈。我坚信,这才是真正的母爱、真正的教育。

八、不要期望如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对父母毫无敬意、感谢的孩子,是不会受任何人信赖的。

无论和孩子有多要好,我都从不指望亲子关系真的像朋友一样。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希望孩子对父母怀有敬意。因此,我认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样子,展示出认真生活的姿态,送给孩子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当然了,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希望孩子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始终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保护家人;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父母都是值得依靠的,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我,给我中肯的意见”。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每天都端正自己的姿态过日子。

即便无法成为让孩子崇拜的家长,也至少能让孩子信任、依赖。所以每天我都很努力。

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家可以算是对于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礼仪比较严苛的家庭吧。

以说话方式为例,“讨厌!”“吵死了!”如此失礼的话,别说是父母了,只要是比自己年长的人,绝对不可以说。这是我家的规矩。在我们家,伤人的话也是严厉禁止的。

有一次,在机场碰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我前面站着一对母女,十几岁的小女孩突然对自己的妈妈说:“去死吧。吵死了老太婆。”那位母亲一言不发,而我却惊讶得哑口无言。

然后,我想都没想就对这小女孩说:“对妈妈怎么能说这样的话!”虽然母女俩一脸诧异地看着我,但我实在是忍不住。那天晚上,我和儿子们说到这件事,“如果你们对妈妈说出这种话,妈妈立刻咬舌自尽。”“不经大脑思考,会伤人的话绝对不能说。”并且再次教导他们,对父母毫无敬意和感谢的孩子,是不会受任何人信赖的。

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一个误解,认为父母和自己是对等关系。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真到关键时刻,做不到好好管教孩子。对这种“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我始终是存有疑问的。特别是当孩子对自己态度恶劣的时候,父母虽然表面装作无所谓,实际上真的会很心痛。

在美国,孩子可以直接喊父母的名字,容易让人觉得这样的亲子关系既坦率又平等。但实际上,父母仍然是拥有严肃权威的一方。

英语语法中也有一种表现这类上下关系的用法。“我妈妈在做〇〇。”如果主语是自己的妈妈,那么一定得说“我妈妈”怎么怎么样。要是说“她”怎么怎么样,不仅语法上被认为是错误的,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失礼、不可思议的说法。对象是父亲、祖父母也是同理。

世界上任何国家理所当然都是以父母为尊、为重的。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不知感恩,态度傲慢的孩子,会被认为是个废人。

亲子关系融洽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误会。希望家长们要好好教导孩子对长辈有礼貌,常怀感谢之情。
发布时间:2017/10/21
美房吧是一家专业服务华人投资买卖美国房地产的互联网平台。房源覆盖全美42个州,专业经纪人免费服务。我们竭诚帮助您实现美国买房,卖房,租房,贷款,广告投放等相关需求。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314-8887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电邮:kefu@meifang8.com 微信:meifangba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