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地亚哥 凯瑞市 圣荷西 奥兰多 阿拉米达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萨克拉门托 萨拉索塔 奥斯汀 亚凯迪亚 贝尔维尤 休斯顿 法拉盛 芝加哥 达拉斯 波特兰 坦帕 泽西城 凤凰城 普林斯顿 西棕榈滩 那不勒斯 拉斯维加斯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美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欲
发布时间:2014/09/01 文章来源:美房吧
分享
公众号
导读:培养孩子这样一颗不断追求的心是美国的父母最注重的。不像中国父母刻意去泯灭它,美国父母小心地培养并保护着孩子的物欲和骄傲,让它们在规则的框架下健康成长……
\
 
  有一个美国小男孩,每次去超市父母都允许他挑选一样玩具,但是他每次只能买一样,不能买重复的,单价也不能超过50美金,慢慢地离家最近也是他们最常去的一家超市所有的玩具都被他买了一遍,终于有一次他空手而归。那是他记忆中唯一一次陪父母购物没有买玩具,他觉得非常愤怒和意外,他控诉父母“你们都疯了!—you guys are crazy!”但不管他怎么哭闹,他父母都没有给他买。
 
  告诉他,这里所有的玩具都被你买遍了,所有的玩具家里都有,你不再需要了“规则就是规则(必须遵守)—rules are rules”。此后小男孩唯一能做的就是除非他有别的需求,每次母亲出来购物来这家店子时,他再也不跟着。中国父母可能就会说了,那么他妈每次购物都说来这家店子不就省麻烦了?错!美国的父母不会这样骗孩子。信任的崩溃后果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他们不会为了一点点“麻烦”去伤害自己的信誉。
 
  小男孩的父母非常忙,很少在家做饭,一般都在餐馆吃,有一次连着几天都没有去超市买东西,一个星期五晚上,和亲友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小男孩问他母亲“妈妈,你不需要去沃尔玛买点什么吗?”。他母亲知道他想干什么,说“现在你父亲开车,如果你想去,试试说服你父亲,我管不了”。于是我看到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搜肠刮肚用尽他小脑袋所能想到的任何理由试图说服他的父亲去一趟沃尔玛。具体什么理由记不大清楚了,大概还包括家里厕纸不够用了之类的吧。让人忍俊不禁却没有人笑话他。最后,他父亲对他说“不错的尝试!—nice try!”直接把车开回了家。他叹了口气,低着头进了屋。他要玩具,首先父母得出门购物,他不可能单凭哭闹就让父母专门出去给他买一玩具。每个人从婴幼儿时期就生活在规则之中。认赌服输。
 
  中国的父母很难想象如果在一定的规则下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会怎样地激发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利益在规则的框架下扩张到最大,这就是美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为了让妈妈跑沃尔玛,他甚至把在幼儿园学的歌词改了围着妈妈唱。“每个人唱首歌—everybody sing a song”被他改成了“**想要个新玩具—**want a new toy”和“**想去沃尔玛—**want to go Wal-Mart”。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toysRus”的更加神奇的玩具店。我和老公中国式地教育过他,要他多听父母的话,父母工作很辛苦,要他懂事点,他居然跟我们抱怨起生活的艰难来,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他对于生活的理解是“那可不容易!—that’s not easy!”。我们听了这句话顿时目瞪口呆哑口无言。猛地才明白过来,为了新玩具一天到晚费尽心思,和父母斗智斗勇,有时候饿得发晕也都要在妈妈承诺会去买玩具之后才肯吃饭,他可真的不容易!可对于那个时候的他而言,那还真是他全部的追求和他所能借用的全部资源。这和一个成年人追求自己的事业或房子没有什么不同。
 
  人的一生,追求的目标其实都是在不断改变的,从最初的小玩具到各种各样的图书、光盘,到wii,到Iphone,到名车别墅、成功的事业,追求的目标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那颗不断追求的心。培养孩子这样一颗不断追求的心是美国的父母最注重的。不像中国父母刻意去泯灭它,美国父母小心地培养并保护着孩子的物欲和骄傲,让它们在规则的框架下健康成长,因为他们知道,物欲是努力的动力、创造力的源泉,而骄傲是让他们按照规则去获取物质资源的最可靠约束。
 
  我在美国的那段日子“wii”这个游戏机很火,有了它,孩子们在同学面前倍有面子,没有它,很多孩子便觉得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有的孩子甚至因此不肯去上学。于是我看到美国父母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从头天深夜起就在玩具店外面为孩子排队买wii,或者百忙之中驱车200多公里来接那个wii只为了“拯救我儿子的一天—save my son’s day!”(她许诺儿子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一个wii竟不能得,只得匆匆忙忙当天花高价从ebay上买了再开2个多小时的车自取)。
 
  这些行为在中国父母看来无疑都是很疯狂的。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由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构成的。美国的孩子们往往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都不是没有原则和限度的,他们都需要付出,要么是努力,要么是等待。同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父母的做法,第一是消灭他们的欲望,第二是用各种方法,哪怕是残酷地对他们进行欺骗和羞辱也要消灭他们的欲望。
 
  (美国的父母是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答应孩子的要求的,他们亲自抚养孩子长大,他们非常爱孩子,当你最爱的孩子带着天使般的微笑围着你撒娇,说着最动听的甜言蜜语粘着你,甚至不惜用唱歌等方式恳求你给他买一件玩具,你知道如果你答应了他会非常非常快乐,他那在天堂般的快乐和期盼会让筋疲力尽的你一整天的劳累一扫而光,很少有人能受得了这种诱惑的,也很少有人狠得下心去忍受孩子们的失望,所以美国才会有那么多冒着零下十几度严寒在玩具店外为孩子排队买游戏机的父母。他们社会的善意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人满足愿望,因而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I said no, it means no”(”我说过不行,那意思就是不行”),这是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哼哼唧唧,一边轻轻地哭泣一边向她母亲哀求着什么东西的时候,她母亲的回答。我还记得她母亲说这句话的样子,她转过身,弯下腰(小女孩坐在购物车上),让自己的头部与女儿齐平,直视她的眼睛,认真地说“I said no, it means - no”(”我说过不行,那意思就是不行”)。看来小女孩本次的要求超出了规则的范围。小女孩虽然很不甘心,但也不再哭泣,慢慢平静下来,渐渐地注意力又被其他东西转移过去了。
 
  我从没见过美国小孩为了要什么东西跟父母放赖耍泼。他们总有途径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要么与父母商量交换,要么恳求,放赖耍泼是最为不可能的一条路。我从没见过美国父母为了省一时麻烦而骗孩子什么“明天买”之类的。维护信誉是避免麻烦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一旦答应了孩子什么东西,美国的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到。教育孩子们讲信誉需要以身作则的,美国父母会用行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赢取孩子们自愿的信任和尊重,而不是强迫他们。
 
  在美国社会,遵守规则和信誉不只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共识。连小孩都知道,如果遵守规则,至少你现有的权益可以得到保障,你不遵守规则,别人也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可能眼前这一次你可以得到想要的规则之外的玩具,但以后他的任何一件玩具,包括现在按照规则可以毫不费力得到的玩具都必须通过哭闹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可能得到,那也只是可能而已。
 
  所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每个美国人都会哭会闹会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但一旦规则确定,他们就会遵守。当然,强势的一方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会有更大的说话权和决定权,但所有的声音都会被听见,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到公平以图共赢,兼顾弱者的利益以保证规则在执行中不会带来仇恨、冲突乃至流血。
 
  规则的制定一般都是在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可能得到的利益后经过讨论和协调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制定规则是为了共赢提高效率,企图掠夺他人的无谓的争夺只会带来无谓的消耗和浪费),如果双方的强弱发生变化,规则也会被修改或者重订。先定规则再按规则分利益,这就是美国人的行事方式。
 
  (作者令雨妈,文章来自其博客)
\
发布时间:2014/09/01
美房吧是一家专业服务华人投资买卖美国房地产的互联网平台。房源覆盖全美42个州,专业经纪人免费服务。我们竭诚帮助您实现美国买房,卖房,租房,贷款,广告投放等相关需求。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314-8887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电邮:kefu@meifang8.com 微信:meifangba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