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访耶鲁毕业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这些学子的成长经历与背景,包括他们的家庭、中学教育;他们申请美国大学,特别是申请耶鲁大学的过程;他们对自身成长经历的评价;以及他们来美国后如何经历语言、文化以及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和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可以为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实际的经验与指导;也为那些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大学深造的家长提供一些感性认识
我的成长道路
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国内不一样。在美国的学校里被别人欺负很多年,性格变得比较孤僻。我在美国读小学的时候被人歧视了四五年,真的是挺厉害的,被那帮小孩追着打,根本没有朋友。我上的是公立学校,到最后才好一些,因为有了几个中国孩子。以前没有朋友,不合群,挺难受的。但是这些经历同时能增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小时候的经历会让你对很多问题想得比较开,不会那么死心眼。我这个人可能看起来比较冷漠一些,但其实很乐观,有时候很想得开。
好不容易回国了,但是那会儿中文会说不会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汉字只会写一百个吧,那真是挺苦的。那一年我10岁,那一年的事情永远忘不了。从 10岁你就要学会熬夜,学会逼自己,然后一次一次吃苦头,被别人嘲笑。我小学所在的班级很差,因为我考试成绩差,结果分配到流氓班去了。周围的孩子跟我性格不太一样,不太爱学习,性格也比较淘气,看我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想着我比较好欺负,所以又被人家打了好多次。在美国挨打,回国还是挨打。那会儿我体质很差,打不过人家。一般别人打你,你打不过就跑呗,但我性格倔,我就跟他们打,结果我总是被打。每天要背字,我觉得还行,然后就练写作,效果挺好的。可能我妈我爸教得比较得法,我刚进去的时候语文不及格,一年之后语文就好起来了。再过一年期末考试,我语文成绩就是全班第一了。上初中就好多了,因为同学的性格跟我一样,我成绩也赶上去了,朋友特别多。我的初中是北大附中,高中是四中。四中跟北大附中不是一个风格,四中我觉得像清华,北大附中像北大。我从小是在北大长大的,到了四中之后整个环境不太适应。

我在国内的成绩还好,不用特别准备一样会考得好。我的外语占了很大很大的便宜,大概免修了8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免修外语课,回国后保持英文水平主要通过读书,我爸从美国给我带回了大量的书籍,海运过来,我一直看到高三才看完。虽然我英文的听、说不像以前那样流利,但是读、写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又因为搞竞赛,数学、物理考试不用担心了。我看书看得多,所以语文特别好,同样不用担心。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化学,我最不爱学化学,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不及格。开学初的一次化学考试,150分我只得了20多分。但我也不很担心,因为我知道只要期末好好学,分数就会上去。我不靠化学给我争分,只要不吃亏就行。因为读书读得多,其他像历史、政治等课程就很简单了。所以高考对我来说从来没有压力。
去国外上大学是我自己的想法。高二下学期我开始想出国上学的事情。刚开始觉得比较困难,后来家里帮我收集有关信息就觉得好多了。如果留在国内上大学我肯定去北大。但是因为我们家在北大那么长时间,对北大太熟悉了,不像外面的人觉得北大那么神圣。最大的问题是我从高一开始,兴趣明显偏文科了。我们一大家子基本上偏文科,我可能受我父亲、伯父和姑父的影响,特别喜欢文科。如果上北大,专业选择上比较死。假如去北大的话,我可能会读经济,但是自己又不太喜欢经济。我再想想,只有在美国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所以就决定出国上学了。
我报了10所美国的学校。刚开始,我想去哈佛,哈佛在录取之前有最后的面试。我那次却吹了,因为我跟面试官吵了起来。他是学法律的,他研究“公司法”。我当时比较狂妄,不知道为什么就表现出我对商业的不屑,这把他给惹毛了。耶鲁的申请还比较顺利,我和他们的面试官谈了三个半小时,就是瞎聊,觉得很投机,性格相像,兴趣点也相近。我顺利地被耶鲁录取,也许沾了这次面试的光了。www.meifang8.com
为什么读法学院
我可能在大三的时候才考虑上法学院。我大一的时候曾经考虑学经济专业,但我上经济课的时候觉得无聊,然后就转成学历史。我的专业是历史和数学,我的数学成绩比历史还好,但是在耶鲁,历史的学术含金量肯定要比数学高得多。数学对我来说非常容易。耶鲁大学其实是一个偏文科的学校,对文科的要求比对理科要严格得多。
报考法学院其实挺简单的。法学院招生基本上考察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是你的法律专业考试成绩,以及你的本科平均成绩(GPA)。这两项要求很高,有了这两项作为中流砥柱,其他的,比如论文和简历,问题都应该不大。报考法学院比报考耶鲁本科要确定一些,你只要上相应的分数线就几乎肯定能进。我就报了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学院,耶鲁、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和纽约大学,最后全都录取了。我选择耶鲁是因为耶鲁法学院比其他的要强。排名有时并不太科学,但是如果你能在25年里排名保持第一的话,那其他法学院肯定还是有差距的。不光是耶鲁法学院的声誉,这里的师资肯定也比其他的强很多。我这个人的特点是比较学术化,而耶鲁法学院的课程是美国所有法学院中最具学术性的。斯坦福可以把你培养成一个一流的律师,而耶鲁更注重把你培养成一个学者。我可能会比较偏重宪法、法理、国际法、比较法。我是攻读JD(法学博士)学位,克林顿读的也是这个学位。一般学法律的人都读JD学位,另一种学位LLM(法学硕士)纯粹是学术性的。只有你拿了JD文凭才可以当律师、当法官。从事法律工作,JD学位可能是法律界基本的学术资格证明了。
我本科主修历史,现在选择读法学院,主要是想能够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耶鲁也有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一旦你进入历史专业后,你这辈子就基本上只能在学术界混了,但我就不太想在学术界混。我一直在想如何重新构建中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让它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重新燃烧起来。我一直在寻找可以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法律是一个途径。可能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法律后,通过看他们的法典或者吏治来思考,我觉得法和礼结合,不光是一种意志,还包括道德、文化的培养,都是融入在法律系统里面。甚至西方的法律也是如此,比如美国的宪法就不仅仅是个法律,美国人不是很喜欢讲宪法精神吗?我一直希望通过法律,我们可以重新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法律领域去,可以去构建一些新的东西。我的研究方向可能就偏向于这个方向:如何重新改革法律。物质肯定是文化因素和法律融合在一起的,我希望能够在法律系统里播种一颗文化的种子,然后让它发芽。
耶鲁与国内教育的比较
我觉得如果说耶鲁的精髓在哪里,就是学术自由,思维自由,没有局限。你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人鼓励你,都有人帮助你。学生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不管你的思维往哪个方向突破,他都会帮助你,扶持你。没有任何框框,没有锁死的框架,没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这很重要,至少在你思维素质上培养得非常好。还有就是独立思考和敢于挑战的精神,整个学校的感觉都是如此。耶鲁的教授一个个都桀骜不驯,跟政府上书,像法学院的教授跟美国国会打架,批评美国参军征兵法等等,闹得很凶。真的像挑战的感觉,对学生是挺大的激励。另一方面,这还是一种学术素养,真的把学术做透了,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它能教给你在其他学校学不到的一些基本准则。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说得尖锐一点,不在同一个水平上,差得很远。教授很重要,一个好教授给你的启发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国内很多非常好的大学都没有这种感觉,那种特别强烈的思维刺激是很难找到的。人文精神差一些,不是那么认真。学者本身的素养差得很多。
和国内上学的同学相比,我有时候会觉得,国内的同学思维方式不那么严谨,谈话的时候比较容易浮夸,自己不很清楚的东西也瞎说。有些特别聪明的同学,说话的时候很机智、很敏锐,但就是让你觉得他们背后的知识底蕴还不够,知识的积攒不是很坚实。他们学习的课程很多,但是每门课不够深入。课程有点机械,有一些还很枯燥。稍微面广一点、思维广一点的课,学生可能只要求读一两本书,而我们有的课要求读十几本书。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差得挺大,耶鲁的毕业论文需要做一年,要经过好几次审查。可能在指导导师那里就审阅了好几次,最后还要再审查两到三次。他们要求本科毕业的论文,好一点儿的是可以发表的。我觉得国内的学生可能离这个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
还有一点就是国内大学在上大一时就分专业,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耶鲁大学在大三时才分科,美国很多其他的大学也一样。在国内选择余地太小了,一旦进入一个系,你就有一条已经确定的路,你必须一步步走下去。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小,你想转个弯都没有可能。周围的人可能普遍受社会风气影响,比较功利一些,大家想的比较单调、比较实际。我不敢说我比他们有理想,我只能说,大学校园受整个中国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很严重。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通道
最新资讯
- 人到中年,比失业更可怕的是……2025/11/02
- 投资美国房产注意这10点,将风险降到最低2025/11/01
- 拿到美国大学 Offer 后,这些事千万别错过!2025/11/06
- 邻居施工要堵车道,我的权益如何保障?2025/11/06
- 父爱还是溺爱?飞机上托举女儿头颅45分钟,网友吵翻了2025/09/29
- 关于美国申请中常提到的优先日2025/08/08
- 对于偏科的孩子,念美高到底是“捷径”还是“坑”?2025/08/26
- 住房需求与生态安全的两难抉择2025/07/23
市场与合作
更多 >房源推荐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