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地亚哥 凯瑞市 圣荷西 奥兰多 阿拉米达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萨克拉门托 萨拉索塔 奥斯汀 亚凯迪亚 贝尔维尤 休斯顿 法拉盛 芝加哥 达拉斯 波特兰 坦帕 泽西城 凤凰城 普林斯顿 西棕榈滩 那不勒斯 拉斯维加斯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美国房产特征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5/01/28 文章来源:美房吧
分享
公众号
导读: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饱和”与“局部泡沫”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首先,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美国的人口已达到3亿人,平均每个家庭2 6人,平均约2/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
\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饱和”与“局部泡沫”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首先,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美国的人口已达到3亿人,平均每个家庭2.6人,平均约2/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这对于生活保持较高流动性的美国人而言,如此之多的人已拥有住房,对新建住宅的需求必然下降。同时,由于美国部分传统产业衰退在持续,失业率扩大,二手房交易日益不活跃,使持续上涨的房价体系更因缺乏基础而呈现出脆弱性。
 
  美国置业:美国房产特征面面观
 
  1、“需求饱和”与“局部泡沫”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饱和”与“局部泡沫”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首先,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美国的人口已达到3亿人,平均每个家庭2.6人,平均约2/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这对于生活保持较高流动性的美国人而言,如此之多的人已拥有住房,对新建住宅的需求必然下降。同时,由于美国部分传统产业衰退在持续,失业率扩大,二手房交易日益不活跃,使持续上涨的房价体系更因缺乏基础而呈现出脆弱性。
 
  其次,美国的局部地区房价明显过高,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一套住宅平均价早已在100万美元以上,而此轮上涨恰恰是东北、西部等地的高市值品种推动的。与之相比,美国房地产内其他地区的价格涨速明显乏力,这使得市场很难认同房地产价格级差继续高速扩大。
 
  2、资金成本下降促进房地产业繁荣
 
  事实上,2005年时,美国房地产已开始出现需求下降的信号,但在大量新建住宅不断高价上市带动下,房价得以维持在高位。在2000-2005年期间,美国房地产住房开工数迭创新高,每年平均为200万套,成品住宅销售超过600万套,2005年的住房装修开支甚至达到创纪录的1620亿美元。
 
  这轮美国房地产热潮的推动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分布调整、产业重心迁移、各种对借款人很有利的选择条款、婴儿潮(BabyBoom)一代对住房的特殊喜好、大量的外来移民需求以及股市总体表现不佳等等。不过,我们认为,所有的资产价格攀升几乎都和资金成本下降有关,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热络而言,税收优惠和利率下降可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税收优惠间接降低资金成本
 
  美国政府一直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2000年美国房地产发展预算达到280亿美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这一年也成为楼市快速上涨的一个转折点之一。
 
  美国早期税法在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对所有抵押贷款(如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利息支出均可减免税收。但从1986年起,此项法律改为只有用于购买、建造和修缮住房的贷款利息支出才可减免税收,这一规定刺激了新住房的建设和人们买房的积极性。1998年,美国在修正的税法中,出台了更为有利于拥有住房者的规定,即房屋主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进行税前扣除,每户家庭每年可扣除2750美元,而租住房屋的人则不能享受这种税收优惠,这进一步鼓励了居民购房。
 
  美国税法还规定,如果是房主自己住满两年以上的住宅,“单身者在售房时价格与购房时的价格差不超过25万美元、已婚者家庭在售房时与购房时的差价不超过50万美元的,都免缴收入所得税”。而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美国房地产的价格一直相对稳定,这令美国人出售房屋所得基本上免缴收入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了二手房市场的发展,促使房屋交易和投资更加活跃。
 
  (2)利率降低直接降低资金成本
 
  持续的利率下降更支持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持续繁荣。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从加息周期进入减息周期。2001年1月,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低利率政策使美国房地产市场有了过度宽松的金融环境。伴随基础利率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也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调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也从2001年底的7.0%下调到2003年的3.8%。虽然在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开始逆转,连续调高利率,但此后一段时间内,按揭贷款利率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由于房屋贷款利率低,伴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实际购房者每月偿付的贷款额并没有多大的升幅。
 
  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对于按揭贷款证券化和结构化产品的需求,也让美国贷款机构可以发放更多的、更高风险的住房按揭贷款。通过贷款分级和次级类贷款证券化,不仅提升了美国贷款机构的流动性,而且通过下游利润帮助维持了直接房贷的低成本。资金成本降低推动资金的涌入,资金涌入又带来价格高企,价格高企放大赢利效应,赢利效应和低资金成本引诱了更多资金……一系列正反馈效应使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并保持高位运行。
 
  由于资金成本低,业内的存量资金得以在商用和住宅产品上从容切换,房地产整体的价格水平从而稳中有升。比如,住宅市场持续繁荣,推动了大都市区化的形成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商用房地产(特别是写字楼、零售商业物业、娱乐设施等)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后者转过来又优化了住宅区域的环境和提升了生活品质……因此,尽管美国房地产在商用房地产领域曾有过几次小规模波动,但也被住房市场的强劲需求所熨平。
 
  3、经济前景不明和利率逆转导致拐点显现
 
  随着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和经济前景不明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开始出现降温。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从美国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新建房开工持续下降,特别是2006年9月,新建房价格与2005年同比下降9.7%。这是197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表明市场拐点确实出现。
 
  拐点的出现,有利率提升推动资金成本的因素。更重要地,在原油、贵金属、基本金属、农产品等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环境下,美国经济总体走向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这挫伤了投资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基础商品价格上升带动了物价上涨,也使得公众不得不压缩像房屋这样的大宗物品的开支。
 
  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与降温来看,利率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现实说明,正是一系列的加息打压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并导致持续十几年的上升周期出现逆转迹象。然而,美联储自2006年8月以来已连续第6次决定维持现行利率,在目前阶段,也给其未来的降息留出了余地。这可能对美国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个意味深长的消息。
 
  与利率因素的负面影响相对应,美国经济形势总体上也呈现非明朗化特点。和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期的增长不同,美国经济从2001年来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外资流入,美国政府强硬、激进的对外政策导致战争持续,变相带动了相关重工业行业的景气。在外生因素带动下,外资不断流入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又刺激美国居民举债投资和消费,即使经常账户逆差扩大,又会被新流入的外资融通,如此形成了一个纯粹外生性的景气循环。但2006年开始,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等非美元主要币种反复升值,美元不断大幅贬值,美元资产缩水,这使投资人信心大受影响。
 
  我们认为,尽管美国房地产经济仍然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特征,居民的消费依然高企,内需仍较充分,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在短期内却不会得到明显改善,这使美元依然存在贬值预期。同时,内需的隐忧仍在,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依然严峻,且反恐背景下,美国加大了对外国青年劳动力流入的控制,又使得美国适龄劳动力短缺雪上加霜,新增内需显着缩小。另一个证据是,美国国内利率倒挂的现象也依然没有改变,作为风向标的10年期国债利率目前显着低于联邦基金利率,这种利率倒挂反映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不足。在内外部因素冲击下,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一场缓慢但历时长久的衰退。
 
  4、市场波动带来一定的信贷风险
 
  房地产资本运动几十年来一直活跃,主要得益于住房金融的不断发展。即使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以及80年代末的S&L(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中,住房金融创新也没有停止。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两级按揭贷款市场构成:一级市场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的初始交易,以私人金融为主导,依靠出售按揭贷款补充资金供应。二级市场是住房按揭贷款的再交易和再流通市场,以政府担保为基础,向原始贷款人购买按揭贷款,包装为证券化产品再转手出售给投资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住房贷款被证券化的比例快速增长。这些证券化产品不仅提高了住房购买者的购房贷款供给能力,也降低减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回报高于国债而低于企业债券,风险低于企业债券而高于国债的投资机会。
 
  按揭证券化市场使房地产资本运动的资源更加丰裕,资本运动的速度和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主体间还产生了一定的风险转移和分散,但是,系统风险并不会消失。其逻辑是: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由于房价的上涨,各种住房信贷的金融机构都进行了信贷规模大扩张。在这种住房信贷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往往会降低住房消费者的准入标准,一些无资格或没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从而进入市场。由于融资的市场准入标准降低,更看重融资成本的投机者能够轻易地借助金融杠杆炒作房地产,此时,市场的逆向选择发挥作用,风险谨慎者退出市场。一旦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出现,证券化产品风险就会逐渐凸现。
 
  上述逻辑正在得到验证。
 
  根据惠誉公司(FitchRatings)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调查,逾期次优级贷款在2006年第三季度同1998年相比,出现了超过16倍的增长。截至2006年底,次优级借款人占所有按揭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逾期率扩大,次优级借款者的家庭或者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房屋,或者将在未来几年内失去他们的房屋。由于结构化产品的高收益主要来自所“捆绑”的次级类债权,因此,贷款质量下降还连累了结构化产品。经验显示,第…年的高水平逾期支付往往意味着未来几年更高的违约比例。
 
  更让人担心的是,伴随着证券化产品质量下降,其数额却在快速放大。统计显示,美国市场CDO(房地产债务抵押债券)发行余额由最初1995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895亿美元,10年间陡增240多倍。正是由于住房贷款被随意证券化,借贷机构的风险也被随意转移到投资者,贷款信用门槛反复降低,导致风险逐渐加重。
 
  次级房贷公司首先受到冲击。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不能达到严格信贷标准的购房者,这些人必须承受较优质客户高2-3个点的“歧视”利率。在前几年房地产泡沫时期,很多放贷机构贪图高利润放松了对贷款标准的要求。房地产市场降温后,违约还款现象大量出现,使该行业受到沉重打击。目前,已有20多家业内大公司表示停止。发放新贷款,多家公司股票下跌,并牵连到对这些公司进行投资的金融企业。
 
  房地产市场进入拐点,不仅株连了建筑、建材、装修、装饰等相关行业,更令贷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美国房地产全国贷款拖欠或违约的比率快速增加,在今年近几个月中甚至迫使了数十家贷款机构结束该业务,甚至申请破产保护。4月初,在多家财务公司迫使该公司回购数十亿美元的呆坏账之后,雇员超过7000人的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商新世纪金融集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这轮房地产滑坡中破产的最大按揭贷款公司。同日,美国另一家独立房贷公司People’sChoice也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今天,全美房屋抵押贷款市场已超过6.5万亿美元,比美国国债市场还要大。我们因此担心,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问题所引发的信贷危机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疲弱。
发布时间:2015/01/28
美房吧是一家专业服务华人投资买卖美国房地产的互联网平台。房源覆盖全美42个州,专业经纪人免费服务。我们竭诚帮助您实现美国买房,卖房,租房,贷款,广告投放等相关需求。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314-8887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电邮:kefu@meifang8.com 微信:meifangba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