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地亚哥 凯瑞市 圣荷西 奥兰多 阿拉米达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萨克拉门托 萨拉索塔 奥斯汀 亚凯迪亚 贝尔维尤 休斯顿 法拉盛 芝加哥 达拉斯 波特兰 坦帕 泽西城 凤凰城 普林斯顿 西棕榈滩 那不勒斯 拉斯维加斯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中国人移民去美国 如何在美国也混得开
发布时间:2014/12/10 文章来源:美房吧
分享
公众号
导读:华人移民美国成潮流,但是融入那边的圈子却是个大问题,如何在美国混得开?首先要识别成见,改进语言,还要扩大圈子,注意早教。
\
  很多人都知道“玻璃天花板”(glassceiling)这个说法,它描述的是女性在职业发展上面临瓶颈,到了一定阶段就无法升上去了。 没有规则说女性不可以升上去,这个障碍是隐形的,看不见却摸得着。针对亚裔,也有一个说法,叫“竹子天花板”,指的是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瓶颈。
 
  事实上这是所有少数族群面临的共同问题。有研究表明,“女性面临的发展限制,并不是系统的歧视,而是很多关系上的小事情加在一起,妨碍了她们的发展。”比如男老师在会上发言指责,同事可能觉得负责、敬业,而女性这么做,显得咄咄逼人,不被同事喜爱,也打压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在华裔当中,大陆同胞发展难上加难。来自港澳台的人在美国职场的发展更顺利一些。首先这是时间问题,他们中有很多人来美国比较早,积累得比较多。大陆同胞来美国发展,也不过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多年的事,很多家庭对美国社会的规则了解比较肤浅,比较粗线条。随着时间推移,大陆人在美国也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崭露头角的就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时间的不足,完全可以用各种方法(如阅读、接触、反省、总结)来弥补。
 
  另外一个局限却是不易改变的。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口众多,美国移民局对大陆(还有印度)这些地方的移民有所限制。办理永久居民(绿卡),大陆人排期很长,有很多人在职业发展早期,无法随意变动工作,只能接受同一个公司的职位,对跳槽换得更高职位的机会只能望洋兴叹。一旦拿到绿卡,有的人已经错过了跳槽升职的良机。
 
  在后种族歧视时代,亚裔,或者其他少数群体,面临是各种各样大家看不见的“潜规则”。
 
  2014年10月,《大西洋月刊》刊文描述了一些亚裔男性利用脸书运营总监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向前一步 》,在她介绍的女性突破职业发展限制的做法中寻找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事业发展的雄心,希望走向事业巅峰,则必须蓄意地训练自己认知这些潜规则,审时度势地利用这些规则,玩白人男性主导的职场游戏。
 
  识别成见:成见很多源于不了解
 
  应对的方法之一,是蓄意识别形形色色的成见。针对“竹子天花板”写过很多文章的Wesley Yang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候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纽约一律师行有一个案子,中间涉及到复杂的工程问题,因为总觉得华裔的数学和理科比较好,合伙人自然而然安排给了华裔的Ken去做。Ken原来是文科生,而项目组有美国人原来学的是数学。 华裔数理化都强这是一个正面的成见(positive stereotype),这种正面的成见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受用,但它们会有长期的危害,比如抬高他人对我们某方面的期望值,最终使得我们的成就被忽略、被轻视。这种偏见得去主动打破,打破多了,大家也就能对我们的族群有新的理解。不是所有的成见都来自恶意,有很多是因为不了解。我和Ken的情况一样,不过我很早就“招供”了自己并不擅长理工科的事实,没有在单位里因此吃偏见的哑巴亏。
 
  改进语言:流畅交流是必须
 
  在语言上精益求精也很有必要。我近几年每年都参加美国高教信息系统(Educause)的年会,该年会参加者多为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中高层人员。由于中国人有不少学习信息技术,在这一行很多,所以该年会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来参会的多为部门管理人员或更高职位。我每年观察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发现有趣的一点,很多来自大陆的华裔,在国内很少是学技术出身的,有不少和我一样是英语专业。这印证了我长期坚持的一个观点:在美国的职业发展,技术最过硬未必是第一要务,英语出色则是必需。我今年还看到了几个大陆同胞在做演讲,从姓名拼写看,他们也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在各自学校担任信息技术部门的要职。他们一个共同点是英语非常流畅。这种流畅不是那种鹦鹉学舌式的流畅,而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美国文化要素,包括他们的幽默。很多留学生来,对于语言训练比较马虎,只将其作为敲门砖,不求出色,只求达标,这是很不对的做法。
 
  扩大圈子:你必须接触才能增加交集
 
  扩大生活圈也是一个好办法。了解美国社会的潜规则,不是你坐在家里空想可以想出来的,很多时候需要去接触,甚至吃点亏,才能知道那些看不见的红线都在什么地方。比如上文说的女性学术晋升讲座中,我还听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说女性会因为不去看“超级碗”的球赛而影响同事关系。平时的家常中,很多同事动不动就说起自己追随的球队的一些事情来。 我不是说大家都得去了解美式橄榄球,并痛苦地试图欣赏。美国其他的“圈子”或社会活动很多,每一个圈子都会让你有所收获。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养狗,我发现有一次我们部门吃饭,大家全在讲各自宠物的事,因为我自己也有一条狗,也有诸多话题可分享。很多华人在美国,对于周围社区和他们的兴趣毫不关注。甚至在找到工作之后,就退回到华人社会,看中文的电视和书籍,因此也和周围同事生活毫无交集,双方没有相互增进了解的机会,又如何赢得关系,实现发展?
 
  注意早教:从起点进行培养
 
  长久的发展,还是要看先前的教育。华人给人的一个印象,是埋头干活,但是缺乏“领导力”和“团队精神”。确实,我们过去的教育,一步步过来都是老师和家长引领,不像美国小孩,从小就学着自己界定自己的“项目”(作业),寻找各方面资源来完成这些项目。在美国以及任何其他地方,越来越多的高端工作,需要负责的人自己去界定目标和优先顺序,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指派自己做事。
 
  这种自发主动做事的能力,不是靠你三两天的领导力培训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在一个人的成人阶段一再训练。我看美国家长在这方面很看重。每个星期天,我们这边的一个大教会领圣餐的时候,我每次都看到朋友斯蒂夫带着他的女儿去发放圣餐。这是一家很大的教会,人很多,小孩去做的事很简单,不过递递盘子,跟人打打招呼。即便这样也要克服羞怯,公共场所抛头露面。有一天,我女儿在学校竞选学生会主席,对手就是斯蒂夫的女儿。结果我女儿败下阵来。我们平时只让她学习,只让她弹琴,没有培养出她的领导力来。大家起点都差不多,但从小的教育和后来的成就之关联,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竹子天花板,未必全都是他人故意设在那里,让你去碰壁的。
发布时间:2014/12/10
美房吧是一家专业服务华人投资买卖美国房地产的互联网平台。房源覆盖全美42个州,专业经纪人免费服务。我们竭诚帮助您实现美国买房,卖房,租房,贷款,广告投放等相关需求。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314-8887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电邮:kefu@meifang8.com 微信:meifangba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