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人开的升学补习班到处都是, 收音机里也有许多补习班的广告, 这是满伤心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在美国不是在中国或台湾。 功课好是一回事,大学毕业以后要在社会上生存竞争,而竞争并不是你懂得如何参加考试,有好成绩就够了, 当我从康奈尔大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也很好,那只 能让我比较容易找到我喜欢的”第一份”工作,等到进了公司以后,各凭本事,而且其他特质对未来也更加重要。那么,需要什么特质才能成为”将”呢, 要怎样去学到那些特质呢??
首先 聪明: 这是IQ, 能干:是说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敢做。 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我们中国人的小孩健康方面不错,但是强壮方面比较缺乏,需要加强。领导能力: 这技能需要机会学,要制造机会。自信: 重要的一点就是在IQ和EQ 方面都要有自信,不能只是在IQ或成绩方面有自信。其他例如 社交的技巧, 有竞争力,求胜心… 这些都和EQ有关,还有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是慢慢累计起来,慢慢磨出来的,这需求经过不间断的失败, 成功, 失败不放弃, 磨出来的,是最难学的特质,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所以今天讲的这些特性,能干,强壮身体,领导能力,IQ,EQ,社交活动,有竞争力,求胜心和坚强的意志,我请问从书上怎样学的到呢?
但如何学到这些特质?首先,我想中国的家长需要改变/调整他们的一些思维和行为,我觉得中国的父母亲对小孩过分的保护,举个例子好了。在小学一年级之前,中国小孩子和外国小孩一样,健康聪明,活泼可爱,但是到上了一年级以后,进入学校开始竞争了,家长开始紧张担心了, 家长又忙于工作,赚钱,还有家务,所以小孩的学习成绩变为第一优先,其他东西没有时间去教,也不太懂怎样去教他们, 加上学习考试的压力,所以小的时候考状元 考第一的观念就回来了,大家都往考试成面加强。
另外,中国家长方面有很多口头禅。这些口头禅,比如, 有些妈妈喜欢说,要听话, 要乖,不可做这个,不要做那个,让我来做/讲…. 这些口头禅使小孩子在能干方面就下降了,因为听话,他们自我方面就比较弱。 比如我们讲一个例子。我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他带着孩子,我问他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今年几岁,你喜欢玩什麽样的运动?? 那小孩子还没说话,父母就抢答了, 我孩子叫小豆,今年九岁,他不太喜欢打篮球。我认为父母抢答对小孩子非常伤,因为他不仅失去了与我交谈的机会,同时也听到爸爸认为他不会打球,他对打球方面可能会慢慢失去兴趣。
中国家长经常用很多借口来告诉我为什么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运动/打球: 我们小孩没有天分,没有遗传,不够高不够壮,得不到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对运动没有兴趣, 没有时间, 玩这个运动太危险容易受伤。 我常常听到这些理由,蛮可惜的。因为如果家长这样想的话,等于他对自己的孩子运动没有信心,破坏抹杀了小孩子的好奇心,也不敢去尝试,不敢去冒险的精神。那孩子们渐渐地 运动会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和自我。我觉得这些地方是中国家长需要注意的。
所以我们刚才讲的几个特点; 聪明,中国的孩子们应该没话讲,但是能干,如果家长那么保护的话,不让小孩去做事,不让小孩去表现的话,能干方面可能会差很多。 健康,应该没问题。但是强壮就有问题, 想想如果不运动的话,怎会强壮呢? 领导能力? 有些中国小孩子见了人不敢讲话,或者抬不起头来,不敢正视,开个派对, 妈妈做了所有的安排, 孩子失去了学习领导带人的机会。 对IQ,EQ这方面的自信,社交能力,孩子就更少了, 竞争力,求胜心; 我碰到过一些小孩子,球练一年多了,但是从未参加过比赛。 我说你不比赛的话,你怎么知道你在哪里呢?不参加比赛的话,孩子是不是不敢竞争, 不敢接受失败? 这是一种心态,必须要克服。玩/运动肯定会赢,会输, 输了没有关系, 没有一个小孩子一开始就一直赢的. 孩子进到了初中时,体育课开始了,如果你在进初中之前 (美国是六年级, 十二岁),把追,赶,跑,跳,翻,滚,爬,这些基本动作做得很好,把丢球,传球也练的不错,孩子进入初中马上就可以进校队,而且马上就成为好球员。因为你的手脚灵活,
体育运动方面有很多很多种,每个初中,高中,男/女至少也有十多队,划分单项目的话加起来也有近百项不同运动,所以有很多不同运动可以让孩子们发挥。并不是只可以打一项运动。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把他们的基础打好以后,让他们到学校球队以后马上能抬起头来,否则的话,怕他们踏进校队落后得太远, 如果起步晚 跟其他同学相差太远,孩子慢慢就没有兴趣了,对自己体能也没有信心,也就没办法跟其他的孩子竞争了。 所以教小孩运动要尽量早,我喜欢在孩子五岁就开始教,如果丢球滚爬,手脚灵活的话,任何球都很能进入状态。 因为父母一般都没有办法知道孩子的运动才能/强项在哪里,所以只能帮助孩子培养基本技能基础,能够跑,能够跳,有耐力,敢竞争的话,他进入学校到任何一个球队,他都可以胜任。等到他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他会拼老命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找到孩子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