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678-009
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荷西 奥兰多 西棕榈滩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格林威治 拉斯维加斯 华盛顿 贝尔维尤 奥斯汀 费城 休斯顿 法拉盛 奇诺岗 芝加哥 山景城 帕罗奥图 达拉斯 罗利 柯克兰 波特兰 坦帕 萨克拉门托 克利尔沃特 厄齐沃特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美国房地产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8/12/19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
公众号
导读: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俨然是一个老牌资本家,我们玩的金融、股票、房地产等等,都是从老美那学过来的。我们现在过的坎,当年老美也在里面翻过车。今天就来系统性梳理一下
美国房产

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俨然是一个老牌资本家,我们玩的金融、股票、房地产等等,都是从老美那学过来的。

我们现在过的坎,当年老美也在里面翻过车。秉承着古人的教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就来系统性梳理一下,美国房地产,能给我国的住宅市场什么参考。

—— 01 ——
美国房地产特点


历史上,美国的住房拥有率巅峰出现在2004年6月,高达69.4%。所以,我们以2004年为研究节点,在市场不断高速上行的阶段,美国地产的具体情况——
 
\
 
总的来说,美国房地产有四大特点——多元化、强者恒强、信息化、政府干预。
 
1)多元化:美国“婴儿潮”一代,直接激发了,度假和养老的地产市场,间接影响了,城市密度建设,和城市更新方式,使得房地产市场不断细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最早“婴儿潮”(Baby boom)的概念,其实就是来自美国,特指二战之后,即1946—1964年间,在美出生的7590多万婴儿,约占美国人口的1/3,现在54—72岁。
 
目前,这群人,已经成长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总统、国会议员、各级政治领袖,到经济大亨、百万富翁,乃至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各领域的权威名流,大多都是“婴儿一代”。就连最普通的“婴儿潮”平民百姓,也多是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房产。
 
这群人的收入,是美国各年龄层中最高的一群:户主年收入,高于十万美元的占24%,该项指标,美国的平均水平为15%;家庭平均收入,高于十万美金的人群中,“婴儿潮”族群占1/3。
 
庞大的人口群和强劲的财力,使“婴儿潮”们具有,旺盛而持久的市场购买力。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住房贷款已还清,子女独立,无须为其教育付出,闲暇时间充裕,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不再想怎么赚钱,而是想怎么花钱。
 
度假休闲,成为他们人生下半场的主要活动,这也激发了美国的二居市场,近年呈爆炸式增长。
 
2003年,美国约有第二居所660万套,2004年,美国销售新房中的36%是第二居所。在2000-2010年这十年中,购买第二居所的家庭数量增加了56% ,从640万户,增加到1000万户。

\
 
同时,2018年,在美国“婴儿潮”一代中,最年长的已经72岁。到2030年,他们将全部超过65岁,届时,预计老年人口,将占美国总人口的19%
 
“婴儿潮”大多是活跃的空巢人士,和子女分开住,依赖社区医疗服务,渴望社交空间,他们不服老,也不想老。接近90%的65岁以上美国长者,表示希望在家养老,这也掀起了,美国养老地产的热潮。
 
美国房产
\
 
婴儿潮一代,人口爆发式增长,在有限的土地上,使得美国住宅密度不断提高居住面积不断缩水——由1992年,4户/英亩, 宅院面积为 9800平方英尺,发展到2005年,5-9户/英亩,但宅院面积,缩小为4000- 8000多平方英尺。
 
美国房屋传统的拉链错位式,车流动线复杂,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而改为Z字错位式,简化了车子入库的动线,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房屋排列更紧密,在不影响功能的同时,有效减少宅院面积。
 
\
 
在提升城市密度的大背景下,美国采取的是填充式开发、改造开发等,温和的城市更新方式。以合理的规划为先导,开发出的土地,不仅用于建设用地,也用于绿地、开敞空间等,所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方向。
 \

 
2)强者恒强: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美国房地产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大公司手上,而中小型房企,则靠开拓细分市场生存,行业走向集中整合及规模化发展
 
在婴儿潮的置业黄金期,美国规模排名行业前十的地产商,市场份额从1989年的8.8%,增加到2002年的19.7%,2004年,增加到21%左右(726亿美元/3500亿美元)。前五位住宅开发商,市场份额在15%左右(523亿美元)。
 
仅Pulte,一个龙头房企,2004年,销售收入117亿美元、市值94亿美元、净资产35亿美元,约占美国住宅市场份额的3.3% 。
 
大公司的优势不言而喻——规模成本、土地资源获取、资金筹措。不过,美国房地产发展商中,绝大多数仍是小型企业 。
 
由于婴儿潮需求层次的多样性,美国地域的广泛性,大型企业,难以覆盖所有的消费者需求,因此,给小企业留出了市场机会
 
美国大型房企,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还不足以支撑覆盖,全部消费者的需求。而住宅开发企业,盈利相对稳定,也给许多“游资”创造了机会,进入住宅开发,进行投机操作,这也促使小公司,加入房地产行业。
 
美国房产

3)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房地产信息化,继续高速发展。住房交易及抵押贷款,都开通了便捷电子商务

\
 
4)政府干预:虽然美国走的是市场经济的路,但资本容易腐化人心,政府持续参与房地产市场运作中,利用利率调控,及其他金融手段调控市场,同时,也加紧经济适用房的落地保障部分人的基本住房权利。
 
综合来看,老美整体房地产的特点,其中,对我国最具参考意义的是,婴儿潮人群的需求多元化,以及未来,中小型房企,细分市场的机会。
 
—— 02——
美国住宅市场概况

 
具体到美国住宅市场的发展,1970年以来,美国家庭数量从6500万以下,增加到超过1.13亿,涨幅达75%。同时,美国平均家庭净收入(以2004年美元常量计)增加了50%。
 
随着美国人口的增加,住宅建造反而受到限制
 
\
 
而自1990年始,住房拥有率节节攀升,从1900年的46.5%,到1950年的55%,再到2000年67.4%,基本已经到达行业天花。
 
\
 
和住房有用率稳步上升不同,美国新房售价在2000年之后突飞猛进,对比1950年,涨了将近18倍。

\
 
到2004年住房有用率高达69%,约7340万人拥有住房。而当时的执政者,则号称要在2010 年前,拥有住房的人再增加550万。听起来似乎是白日说梦。
 
众所周知,2005年后,住房拥有率就开始下滑,但掰开数据来看,在这一轮市场震荡中,规模占绝对优势的白人,住房拥有率确实开始下降,但其他种族的住房拥有率却仍在提升。
 
市场增长乏力之际,选择下沉可获得一定支撑。

\
 
结合住宅分布统计,到2000年市郊住宅已经成为绝对主导。可见,在市场快速上行的阶段,必然是下沉式发展,收割完主流市场,收割细分市场,建设完中心区,建设郊区。

\
美国房产 

—— 03 ——
美国房企的发展策略

 
在2004年的节点,市场陷入非理性发展,美国的开发商,大体有五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跨物业类别发展;跨产业链环节发展;跨地域发展;跨市场类别发展;资本运作发展。
 
以2004年为重大节点来看,Duke地产公司,当年运营收入为7.1亿美元,分为租赁和服务两大业务模块,其中办公地产、工业地产、第三方营建的收入占比最高。
 
这家开发商也是很拼,不仅做甲方,连乙方的活也揽,开发、营建、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等,不仅不用找乙方,还可以向其他甲方,提供“一条龙”的地产服务。

\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2004年前,在已建成的项目中,工业地产占76%,办公地产占21%,商业地产只占3%,医疗项目还没有开始。
 
可见,早先Duke是靠工业地产发家,后续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开始加入办公地产,调整企业经营结构,顺便插一只脚去商业地产,和现有业务相辅相成,算是提供增值服务,扩大收入来源。
 
到了2004年,随着住宅市场进一步疯狂发展,Duke地产公司,顺应市场变化,进一步调整公司的投资组合,侧重于发展办公、医疗、商业等服务型地产。新开工项目中,办公地产占50%,工业地产占35%,剩下的15%为医疗办公和商业地产。
 
\

2)跨产业链环节发展,设计营建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美国房地产开发,基本和中国一致,所以整个住宅地产产业链,中美差别并不大——咨询、融资、测绘、规划、营建、施工、销售、信贷(面向消费者)、物业评估。
 
\
 
中国大多数开发商,除了管钱,其他基本都会选择找第三方合作,承建商、设计院、咨询公司、销售代理等。
 
再看看美国利润率最高的开发商TollBrothers,成立于1967年,1986年起公开上市,在2005年行业达到天花的时候,毛利润率约在22%。
 
Toll Brothers,像是高配版的碧桂园,美国大型住宅开发/营建公司中,唯一一个专供高档住宅,一手包办设计、营建和运营管理,给美国有钱人一个五星级的家。
 
旗下有专用的建筑设计公司、工程设计公司、生产工厂,集建筑师、工程师、土地开发管理和营建施工队为一体, 有自己特有的设计定制体系。
 
同时,重金打造高度信息化的生产体系——Toll综合系统(TIS),用于房屋配件制造控制与配送系统。如果项目距离工厂较远,为了节省运输成本,Toll Brothers会委托项目所在地,附近的第三方进行房屋配件生产。高度信息化,不仅保证异地生产的质量,还便于集团远程监控。
 
不仅如此,Toll Brothers还设立了四个独立的下属公司——房屋信贷、产权凭证、物业保安、智能社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Toll Brothers财大气粗的成功经验中,值得借鉴的是,在保持住宅开发作为主营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去发掘并逐步拓展,所处产业链中,联系紧密且互相支持的业务领域,借助投资业务组合之间的协同效应,维持有重点的多元化战略平衡,达到提高经营效率的作用。
 
3)跨地域发展,进军全国,集中囤“好地”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道理,大家都烂熟于心,但当所有的篮子都在同一辆车里,翻车的时候,所有篮子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还是以专做有钱人生意的TollBrothers为例,他们有选择地布局全国价值昂贵的区域,坚持只在“好地段”拿地。从2004-2005年的营收对比来看,Toll Brothers在大西洋中部的销售收入增长了64%。
 
美国房产

美国的大西洋中部,相当于北京和它的18环,由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马里兰州,西弗吉尼亚州,特拉华州和弗吉尼亚州七个州组成。首都华盛顿特区也位于此区。
 
也就是说,这个开发商,在首都片区的销售收入,一年能涨64%,吃环北京生意的华夏幸福,都没这么牛气。就是有翻车的可能,首都的篮子也是最稳的那个。

\
 
首都的地,现在当然没那么好拿,不过多囤地、囤好地也是老生常谈,就是选择经济较为发达、住宅需求旺盛、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产生规模效应
 
4)跨市场类别发展,面对各类细分市场,多元化开发
 
美国“婴儿潮”一代,约占美国人口的1/3,现在54—72岁,俨然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庞大的人口群和强劲的财力,带来旺盛而持久的市场购买力,激发了市场需求层次的多样性。
 
加上,美国地域的广泛性,大型企业,难以覆盖所有的消费者需求,因此,给中小型企业,留出了细分市场的机会。
 
在美国top20的开发商里,均价最高的自然是,专攻高端市场的Toll Brothers,均价最低的KB Home,也同样值得关注。
 
\
 
KB Home不仅布局全美15个州,触角甚至伸到法国。

\
 
一开始,KB Home是做低端市场发家,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该公司的战略重点,从以前的地域多元转移到产品多元化。目标是将产品线,扩展到包括豪华住宅的所有价位的住宅产品,并将公司一半以上的业务,转移到更高价位的住宅市场上。
 
\
 
在已经进入的市场拓宽产品类型,以更好地渗透到区域细分市场中,而不是将该公司已经拥有的产品,扩张到其它尚未进入的市场。不仅旨在确保该区域的市场主导能力,而且能够避免,由于区域战线拉得过长,造成的企业资源损耗。
 
5)资本运作发展,重“规模”而快速扩张
 
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是先后经历创业期、发展期进行原始积累,随后便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融资、设立REITs、战略并购等手段,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
 
自90年代至今,美国领先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资产规模的5倍或10倍的增长,在不到10年的过程中就已完成。
 
这其中虽然也有有机成长,但最重要的是,利用美国低利率环境,频繁通过并购实施战略扩张。例如,D.R.Horton通过17次并购,资产规模增长10多倍。
 
\
 
在1994年到2002年之间,Horton公司接连买下了17家公司,这一阶段疯狂的收购,使公司规模翻了一番,旨在扩大覆盖面及拓宽产品线。这样雷厉风行的收购,就像现在的孙宏斌一样。
 
通过收购,与这个市场上最强的企业合作,并给其提供工具和资源,然后力争成为市场第一。这样的并购,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及考核——
  1.  有一定规模、较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及房源
  2. 与当地政府、有土地的公司有良好的关系
  3. 与营建分包商、材料商有良好的关系
  4. 建成的产品在市场已有一定的美誉
  5. 能够为公司的住宅总量、或财务报表上的收入等数据带来立即的提升(这对与分包商或材料供应商谈判时有利)
  6. 能带领Horton公司打入某市场
就这样,在依靠有机成长,遇到瓶颈的时候,公司能通过战略并购与结盟,进行行业纵向扩张和地域性的横向扩张
 
—— 小结 ——


在美国地产高速上行的“大周期”里,人多钱多的“婴儿潮”一代最值得关注,尤其是他们多元化的需求,给中小型房企,带来在细分市场上,弯道超车机会,在中国同样适用。

在中国,1962-1972年出生的人,被定义为“婴儿潮”一代,年龄在46-56岁之间,已经处于半退休转态,养老、度假的需求强烈。

开发商可以选择布局,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气候宜人,居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地方。

像是江浙一带,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属全国第一梯队,人均GDP也是领先全国,加上历史悠久,适宜居住,可考虑发展养老、度假产业。

美国房产
\

同时,在美国地产“大周期”里,市场通过下沉式发展,寻求新增量的支撑,对中国来说,可以转化成,有选择地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通过新一轮城市化建设,释放一波新的购买力。

筛选进入三四线城市,主要有三个标准——城镇化率低,有一定人口基数,且相对独立。还有大量农民进城发展的需求,同时不会完全被一线城市“抽血”。

从具体2017年中国各省域的城镇化,可以看出,未来下沉的机会,主要在于中部的城市,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劳动力较多,像是河南、四川、湖北等地。

\

具体到美国各大地产的操作,除了REITs,其他国内的地产公司基本都已经跟上,但效果平平,毕竟像中国最大的地产商碧桂园,今年因为质量问题,上演了教科书般“自杀”,可想而知,中国地产开发的前端,进步空间还是相当巨大

从运营上来说,中国开发商在后端的业务上,更适合合作开发,可看考美国的跨行业发展的模式。

毕竟在中国商业地产,真正做到有口皆碑的,就是太古、瑞安,基本都是港资的,而产业地产,更是连雏形都没有,号称最纯粹的产业地产商华夏幸福,今年出让19.7%的股权,同时卖了32亿的项目给万科,艰难自救中……

美国各大房企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市场无论好坏,用与之匹配的开发模式,就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19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

在线客服

诚邀投资者
contact@meifang8.com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周一至周日
早8点--晚10点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429-5888
微博 @美房吧 扫一扫
关注美房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