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678-009
今日上市:
昨日成交:
房源总量:
热门城市
洛杉矶 纽约市 西雅图 旧金山 曼哈顿 尔湾 波士顿 亚特兰大 圣荷西 奥兰多 西棕榈滩 迈阿密 新港滩 檀香山市 格林威治 拉斯维加斯 华盛顿 贝尔维尤 奥斯汀 费城 休斯顿 法拉盛 奇诺岗 芝加哥 山景城 帕罗奥图 达拉斯 罗利 柯克兰 波特兰 坦帕 萨克拉门托 克利尔沃特 厄齐沃特
X

官方微信公众号:美房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最新美国房源&房产资讯。

X

微信分享当前资讯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开,分享给好友

移民者感悟:到底要不要移民?哪些人适合移民?
发布时间:2018/04/03 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
公众号
导读:
美国房产
很多人会疑问:既然未来中国能引领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移民呢?

中国经济强大是事实,中国的问题和矛盾也是事实,国外衰落是事实,但人家现在本身就强大也是事实,我们只说事实,希望在这里的每一位读者能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毕竟路是自己能选的,未来也是自己能把握的。
 \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移民问题上往往也会相反。因为这是道选择题——稳定vs 挑战。

下面摘录一些知乎上的经典回答例子,给大家看看移民者的真实感悟。
 



是否移民有一个简单的衡量点:能否在移民国家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和家人过上预期的生活。


我的爸爸在九几年赶上了第一代移民浪潮,来到了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

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

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留学生;
在留学生眼中,我是移民;
在移民眼中,我是国内的。

1 上一代移民

我爸爸在美国呆了将近二十年。
 
当年,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人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绝对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

当时,国内大多数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帝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
 
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买力上看,他们是差不多的。

>>>>在工作方面

第一代移民对美国的事业没有太多野心。普通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就能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你不必在公司挤破头,也不必踩着别人的脸,也可以住着别墅开宝马,穿着名牌逛各国。所以,并不是太多的人会以在公司爬到高层为目标。
 
工作性质以工程师为主,工作年限以供完孩子上大学和交完养老保险为基准。
 
总结来说,工作压力不大,薪资有余但不土豪。

>>>>在家庭方面

对下一代的期待,无非是学好中文,上IVY(常青藤大学),打个football进个联赛。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费用会担当更多,但是诸多大小事宜是由国内的兄弟姐妹打点,烦心事并不多。
 
家庭财产一般在养老保险、房产、少量基金债券里,很少有人会有大量现金存款,破产的可能性很小,每年去国外旅游是没问题的。
 
总体来说,生活压力低,属于easy模式。
\

而以我妈为首的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虽然与美国中产相差不远,但是各方面的压力却要多得多。
 
上要供老人的医疗和养老,下要供孩子留学,买房,买车,工作上要和各种烦心事周旋。
 
防癌防吃防污染,防贼防盗防流氓。儿子/女儿在XX国留学又要缴学费了,想给爸妈转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隔壁家的老王昨天又买了一辆奥迪,今天单位小姑娘又拿了一个土豪金…………
 
赚的钱多,发愁的地方也多,消费能力不低,同时安全感也不高。


2 留学生

我接触到的留学生分为三类:

一部分家境富裕,念书只是为了镀金,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接班。
一部分家境贫寒,大多想要留在美国,走在我爸爸当年的路上。



而最多的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中产或小康,他们父母奋斗的目标,是美国的中产。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渴望的日子。而这些孩子们,没有当年我爸出国时那种强烈的物质对比差,乍一看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美国,对于自己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再加上寂寞和签证问题,这一批人群归国的不占少数。
 
虽然有的朋友归国的说辞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即使归国,大多也不会甘心呆在父母身边,来到北上广打拼。其实,我的想法是,赡养父母如今不该成为回国的第一理由。
 
洛杉矶飞上海只要十三小时,深圳去江苏也十几小时。视频电话和微信的普及,让每天联系到父母也变成了并不困难的事情。在北上广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对父母而言,距离感是差不多的。
 

3 ABC

我的弟弟妹妹是土生土长的ABC。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他们比国内长的我,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自信。对于归属感,他们的态度类似于自小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北上广长大的孩子。对于老家(中国),虽然会同父母回去,但是没有认同感。

虽然生活单纯,但是这一帮孩子并不是毫无烦恼。比学习成绩,比体育,比谁上的大学好,这些方面的压力和国内的孩子差不多。
 
有的父母甚至还是旧式思维,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孩子承受的压力不亚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
 


但是,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比上一代人更加多元化, 即便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孩子也并并不多。
 
美国是个阶级已经固化的社会,维持在中产这种富足而闲适的状态,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进入中产之上,需要几代人的资源,第一代ABC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
 
中国处在阶级形成的阶段,如今,下一代的阶级改变还存在可能性,但是,未来也许会越来越难。


4 我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从老家来到异地打拼的人。深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里的户口。但是,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父母在我毕业后就不会再养我,我得在这里立足,一张户口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问我,我这样的移民怎么想,我只能说,和去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一样,我想要的还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展现一些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看看这是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
 
美国这么大,这么多行当,笼统的概括移民好不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你不会问一个北京人“你拿到户口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这一张卡,一个户口,拿到了只是和千万当地人站在近一点的起跑线上,仅此而已。
 

美国房产
如果一定要说移民的好处,移民了之后会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会比同龄人更有底气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我看到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虽然没有短时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努力的付出,大都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每到一个地方之前,要想好自己如何活下去,想要什么生活,怎么养活家人。不能把移民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只是希望那些心里怀揣着移民想法的人,能合理的衡量自己的预期值,结合实际做下理性的分析,把合理的筹码,押注在移民之中。
 
在国内,鼓励移民的人可能怀揣着不一样的动机,他们可能会因为悲观主义/乐观主义而夸大了国与国的对比。不管旁人把移民国家吹嘘的如何富足,教育如何优秀,你在移民国家赚取不到,就等同于没有。

如果能把目前财产状况,目前自己在移民国家收入,今后在移民国家的职业发展前景,作为最先的考量因素,会是一个较为理性的移民分析。这些考虑越具体越好。
 
关于父母的赡养也是出于一样的考虑。不管与父母离得有多远,我个人会把“能不能靠自己力量养活他们”作为思考的第一点。我认为,以爱的名义回到他们身边,却花着他们的养老金,不是孝顺。所以不管与他们相隔多远,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维持父母的生活水平,是我放在首位的事情。
 



移民这种关乎人生的事,每个人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的体会。你如何让别人理解你的选择,你又如何能去建议别人的人生?


这里我只想写点感悟,也许会有参考性,但我跟父母一样从来不劝人移民,因为这虽然不是一条不归路,却是非常重大的人生抉择。
 
与其去想移还是不移,不如出去游玩,或是游学,体会下当地的生活,也许比听别人描述的片面之词来的更好。
 
十三年前跟家人移民,拿了枫叶卡,五年之后入籍,再以后在中国住了几年。
 
那是我第一次是比较北美和中国的生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品牌、价格和生活的柴米油盐处于无知状态,也察觉不到什么污染,我看到的只是国内生活纷繁的一面——逛街、泡吧、唱卡拉OK、看电影、朋友聚餐,享受着便宜的出租车、书籍、盗版影片和软件,还可以看国内的各种狗血剧和脑残综艺节目。
 
除了每年要为了继续合法住在国内,缴纳签证费以外,我一直在广东和上海过着比国外更快乐的生活,也形成了很多人一样的心态,只要钱够,在中国一样过美好的生活。
 
比如,有钱就可以到进口超市购买德国的牛奶,比利时的巧克力,法国的芝士;
可以抱着Mac坐在星巴克里对着路人一脸傲娇的冷漠,虽然奢侈品相对较贵,但发个微博就会有一群人来和土豪做朋友。
 
可是渐渐的,从什么时候起呢?我却越来越想念枫叶国。

为什么在中国想做点事那么难
 
世博会以后,魔都空气每况愈下。以前住在广东我很少感冒,到魔都后每年冬天都上呼吸道感染两到三次,每次咳嗽大半个月,而我在2011年经常戏谑自己是pm2.5人肉探测器,只要觉得不适一定是空气重度污染。当雾霾仍是一种数值和气息,当人们只是抱怨空气不好,当大家带着啥事儿也不管的棉布口罩预防着几十年以后会不会得肺癌,离开也像是一种矫情。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鼻敏感疾病的病人来说,离开代表着生活质量真的不一样了。在寂寞和病痛之间,寂寞又算得了什么?
 
美国买房
2012年我回了枫叶国,像是传说中的新移民,一切都从头开始。熟悉环境,交朋友,求职和工作。
 
十三年后国外的家庭娱乐生活再不像以前那样贫瘠。
 
微信、skype、facetime,让人们之间不再有强烈的距离感。
 
优酷、迅雷、人人字幕组、unblock youku、apple TV还有家里各种机顶盒直播着TVB、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
 
科技让你在室内体会不到你已经离开,因为即使在天朝,你此时不是也在刷微信?
 
秋天放假回国,在深圳的购物公园和好基友泡吧。洗手间排队时看着周围穿着时尚、打扮精致的酒吧里出来的姑娘们却在用着那样的洗手间——拥挤、气味、不清洁,没有座厕,没有厕纸…
 
很多国内装修很好的场所都不太重视洗手间。但和国外的洗手间相比,你会感到一个人在洗手间这样私密的场所感到的高贵远比在商场、酒吧重要得多,因为你会觉得作为一个人类,你在排泄的时候被尊重了。
 
像是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ZF给提供的免费的进修机会、各类讲座和社区活动。
 
例如丢了钱包以后邮局根据证件上的地址跨省免费帮你寄回来,在骑车的海边道路上为运动的人准备了饮水器和厕所。
 
每次让我惊喜的小细节渐渐发觉所谓的移民生活并不是平时说得那样片面,只限于食品安全,空气,为了大房子,为了孩子受教育。
 
我们应该得到更文明的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甚至可以上升到一种规则的建立和执行。而这些都是一点一滴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确实应该变得更好,但在这之前,我们或许该参考别人都在做些什么例如文化的细节。




移民,其实很像是一个产品经理在砍需求,它只能实现你某几个需求,但可以落实得非常好。可那些其它的需求比如在国内更多的发展空间、各种圈子聚会、与亲人相处机会、廉价的人力服务…移民时就要砍掉这些需求罢了,是一种取舍。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片海。移民,就是从一片海,驶向了另一片海。可能会经历风浪和颠簸,可能会看到更壮丽的美景,但是不变的是船上装载着的那些梦想,家人和感情。我们没有逆天而行的能力,只是希望在汪洋大海里,守护好小船上的一点东西,带着他们,顺势而为,扬帆而行。

文章来源:美国财富管理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4/03

市场与合作

更多 >

房源推荐

更多 >

在线客服

诚邀投资者
contact@meifang8.com
中国咨询热线
4001-678-009
周一至周日
早8点--晚10点
美国咨询热线
+1 858-429-5888
微博 @美房吧 扫一扫
关注美房吧微信